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 内容页

在我死后,我的猫会吃掉我的眼珠子吗?

时间:2023-08-18 09:50:57 来源:凤凰网 分享至:


(资料图片)

在我死后,我的猫会吃掉我的眼珠子吗?

如果我在临死前吃下一袋玉米,火化时会变成爆米花吗?

人真的会在临死前看到一道白光吗?

……

这些关于死亡的各种奇怪问题,源于一群孩子给美国传奇殡葬师凯特琳·道蒂的信件,他们的提问大胆、直接、真实。凯特琳从来信中挑选出那些最独特、最有意思的问题,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她的专业与对死者的尊重融为一体,一一解答。

在我们的环境中,大多数时候忌讳谈论死,在死亡面前的“文盲”与“无知”可能会让人对此更加心存恐惧。凯特琳·道蒂说,希望我们认识死亡,从而更加珍视生命。

下文摘选自《猫咪会吃掉我的眼珠子吗?》,经出版社授权推送。

在我死后,

我的猫会吃掉我的眼珠子吗?

你的猫不会吃掉你的眼珠子——起码立刻不会。

别担心,你家猫咪“肉松”不会躲在沙发后观察并等待你断气的那一刻,然后来一出“斯巴达人!今夜,让我们在地狱畅饮!”(出自《斯巴达300勇士》)的戏码。

在你死后的几小时甚至几天内,“肉松”都会等你起身往它平时用的食盆里倒满食物,不会直接朝你的尸体下嘴。但是,猫负责吃,人负责喂,人和猫之间的这种契约不会因为你的死亡而破裂。如果你在客厅突发心脏病倒下,下周四时才被本应和你一起喝咖啡的朋友发现,饿着肚子且耐心尽失的“肉松”将在此期间抛弃它的空食盆,来到你的尸体前看看有啥可吃的。

猫倾向于最先食用柔软的、暴露在外的人体部位,比如脸和脖子,尤其喜欢吃鼻子和嘴。它们也喜欢眼珠子,但相比之下还是青睐那些更嫩、更好下嘴的部位,例如眼皮、嘴唇和舌头。

“我最爱的小宝贝为什么想吃掉我呢?”你问道。请记住,不管你有多爱家里的“毛孩子”,都不能否认它有95.6%的DNA与狮子相同,它是一个机会杀手。猫每年猎杀37亿只鸟类(这只是美国本土的数据),如果再算上哺乳类小可爱,比如老鼠、兔子、田鼠等,这个数字将达到200亿只。这是一场惨烈的杀戮—由我们的猫主子发起的、血洗森林里软萌小动物的大屠杀。你说“抱抱先生”是个甜心?“当然,它正陪我一起看电视呢!”你错了,“抱抱先生”是个猎食者。

(对你的尸体来说)好消息是,那些带有狡猾、邪恶名声的宠物不具备吃掉饲主的能力(和兴趣)。举个例子,蛇和蜥蜴就不会吃掉你的尸体—除非你养了一条完全成熟的科莫多巨蜥。

好消息到此为止。坏消息是,你的狗一定会吃掉你。“哦,不!”你大叫道,“那么狗就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了!”你说对了。“菲菲宝儿”会大吃特吃你的尸体,不带有一丝悔恨。有些案件中,法医一开始以为现场发生了残暴的命案,后来才发现是狗把尸体搞成了那个样子。

不过,你的狗不会在一开始就把你的尸体撕碎。多数情况下,“菲菲宝儿”会先试着弄醒你。它会焦虑、紧张,因为它知道自己的主人出事了。这时,它会一点点咬掉你的嘴唇,就像你咬指甲或者刷新社交软件那样—谁都有缓解焦虑的小方法!

我知道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40多岁的女酒鬼,每次她酒精中毒陷入昏迷时,她的爱尔兰红色蹲猎犬都会去舔她的脸或咬她的腿,试图把她弄醒。后来她再也没醒过来,人们发现她时,她的鼻子和嘴已经没有了。原来那条猎犬想要弄醒她,但不管怎么做都没有用,只好加大力度,尝试了一次又一次。

有些法医——听说过“法医学兽医”这个职业吗?——重点研究大型犬的尸体破坏模式。比如,有的德国牧羊犬抠出了主人的一对眼球,有的哈士奇吃掉了主人的脚趾。但事实上,狗的体形大小与破坏尸体的能力无关。就拿一只名叫“侏儒怪”的吉娃娃来说吧,它的新主人在社交网络上发了一张它的照片,略带炫耀地“透露”道:“它(原来)的主人死了好一阵儿,一直没人发现,它为了活下去,只好把他吃了。”听起来“侏儒怪”根本就是一个胆大心细的求生专家嘛。

一想到狗会对我们的死亡感到紧张和难过,我们好像就不那么在意尸体被吃掉了。我们对宠物产生了感情上的依赖,希望宠物会在我们死后感到哀伤。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期待呢?这就像人类以死掉的动物为食(好吧,素食者除外),我们的宠物也以死掉的动物为食,很多野生动物还吃腐烂的尸体。就连那些顶级猎食者—狮子、狼、熊—也会心满意足地吃掉在领地内发现的动物尸体,饥肠辘辘的时候尤甚。食物就是食物,你都已经死了,就让它们好好吃一顿呗,让它们带着品尝过血腥的体验继续活下去。“侏儒怪”万岁!

如果我在临死前吃下一袋玉米粒,

火化时会有爆米花吗?

我很怀疑,你这样问是因为近两年在网上广为流传的那张搞笑图片。图片上是一袋电影院爆米花,上面写着:“临死前我吞下一袋爆米花,我的火葬就会变得超级炫酷。”

我懂你。就算死了,也要成为众(死)人中最独特、最闪耀的那个。蒂姆,你可真能瞎琢磨。你觉得死前吃下一袋爆米花是一件特别展现你风格的事情—“哇,这真是太像蒂姆做出来的事了!”因为这样一来,火化炉开始工作后,爆米花就会噼噼啪啪像烟花似的从你体内炸出来,让火化工吓一跳并且承认:“这太是蒂姆的风格了,这次我真的被吓到了!”

蒂姆,听我说,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原因有很多。你躺在病床上,身体虚弱,器官衰竭,几个星期都没吃过固体食物,突然间你就想把爆米花偷拿到养老院,吃一大把?—“抱歉,宝贝,虽然我很想在临终时最后说一次‘我爱你’,但我得先把这碗‘神奇爆米花’吃掉。”我劝你还是算了吧。

就算你能吞下一整袋爆米花,可你知道火化炉是如何工作的吗?那张搞笑图片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大多数人只是听说过却不知道火葬场到底长什么样,也不了解火化的过程。要想让这个恶作剧奏效,蒂姆的尸体必须在火化过程中炸裂,释放出爆米花。而且一袋微波炉玉米粒会一波又一波地迸出爆米花,就像把肥皂放入校园里装饰用的喷泉,让泡沫流得满院子都是的那个恶作剧。(根据我的计算,你至少需要吞下1.5加仑未经加工的玉米粒,才能在它们爆裂成爆米花时产生炫酷效果。)还有,玉米粒爆裂时震耳欲聋的声音会让火化工以为火葬场受到了袭击。

我们来看看不会发生的两个原因(其实原因有很多很多,我先挑这两个说):

第一,火化炉重达14吨,里面配置了巨大的燃烧炉和燃烧室,一扇厚厚的金属门将尸体关在砖制的火化炉里。火化炉工作时轰隆作响,特别吵,因此就算尸体肚子里有47袋玉米粒,在火化炉外也不会听到爆米花爆裂的声音。

第二,更重要的是,即使能听到爆裂的声音也没关系,因为这根本不会发生!还记得大家最不满意爆米花的哪一点吗?是那些留在袋子底部没有爆开的玉米粒。只有在理想条件下你才能得到一碗美味的爆米花,比如玉米粒必须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如果这些玉米粒一直在你的胃里,而你的胃又是一个潮湿的密闭环境,那么它们肯定不会爆开。

研究人员(一批热力学分析工程师—这是真的)发现爆米花的理想温度是365华氏度。如果你在炉子上用油爆玉米粒,油温应该刚好超过400华氏度。如果温度过高,玉米粒没等爆开就会烧煳。火化炉的平均温度是1700华氏度,超出爆米花所需温度的3倍多。而且从火化炉顶喷射出的火焰会点燃尸体的胸部和腹部,将胃里的玉米粒烧得一点儿不剩,与体内其他软组织的命运一样。

我毁了你的恶作剧计划,但我并不感到抱歉,谁让你想逗弄火化工来着!我20多岁就开始当火化工,让我这个过来人告诉你,这其实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工作环境又脏又热,还要整天跟死尸和哭哭啼啼的死者家属打交道。你就别再给我们添堵了!

但是,如果你死活都想在火葬时搞出个动静吓唬火化工,那么不要考虑爆米花,往体内装个起搏器试试。(注意:我百分之一千不建议你这样做。我只是在开玩笑。)

心脏起搏器用来帮助活人控制心跳,根据身体情况让心跳加速或者减慢。这是一个可爱的小玩意儿,只有饼干那么大,由电池、低频脉冲发生器和需要植入体内(通过手术)的电线等构成。当你的心脏出现问题时,起搏器能救你的命。但是,如果连同尸体一起放入火化炉,它就会变成一枚小炸弹。

在把尸体放入火化炉之前,我们都会先检查文件,看看上面是否注明这个人装有心脏起搏器,然后再在心脏周围按压感觉一下。如果确实有,就必须把它摘掉。别担心,人都死了,不会介意我们拿走它的。心脏起搏器本身并不罕见,每年有70多万人安装,所以难免会出现个别设备和尸体一起进入火化炉的情况。

如果真发生了这种事,炉内的高温将引起化学反应,让起搏器爆炸。那么,电池呢?不是说电池里的能量能让起搏器持续使用好几年吗?砰!电池里的所有能量都会在一秒钟内释放。发生爆炸的那一刻,如果火化工正好在观察火化炉的运转情况,他不仅会受到严重惊吓,还有可能受伤致残。爆炸也会造成火化炉金属门和炉内砖壁的损坏。

蒂姆,我由衷地希望你用不到心脏起搏器,也希望你只搞一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你觉得使用推特的定时发送功能,在你死后第二周发信息告诉大家“你每走一步,我都会看着你”(经典歌词,来自英国警察乐队的名曲《你的每一次呼吸》)怎么样?我觉得应该能吓到他们。

人真的会在临死前看到一道白光吗?

有人说是真的。这道白光像是一个隧道,能把人带到天堂与天使相见。感谢你的提问!

实话实说,我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人会在弥留之际见到白光,而且我也不觉得真有谁能给出一个完美解释。在宗教人士看来,这道光是通向来世的超自然入口,而对于科学家而言,这不过是大脑缺氧造成的幻觉。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奇特的现象确实存在。很多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说自己见到过,不像是胡编乱造的。生命垂危最后又活过来的人都有一些相似的奇特经历,科学家将其称为“濒临死亡的体验”,简称“濒死体验”。听上去有些吓人,但很多人都经历过。大约3%的美国人声称自己有过这种体验。而在一项针对老年住院病人的研究中,这个数字高达18%。

注意,每个人的“濒死体验”都不太一样。并非每个人都会行走在耀眼的“白光隧道”中,看着一幕幕温馨(儿时宠物)而又尴尬(求职面试)的人生片段从眼前飘过。有研究发现,大约一半有过“濒死体验”的人能够在那一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死了(说不上好坏,这取决于对死亡的态度);每四个人里有一人感到“灵魂出窍”,每三个人里有一人行走在白光中。而坏消息是:我们认为“濒死体验”是正向的极乐体验,但这种想法只对了一半——“濒死体验”也有可能让你吓破胆。

一些学者认为,人类历史上很多文化都存在“濒死体验”这个概念。古埃及、古中国和中世纪欧洲(以及其他文化)都记载过与“濒死体验”极其相似的宗教体验。这就引发了一个类似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难题:“濒死体验”是不是一种全世界共有的宗教体验?还是说,宗教体验其实是人类大脑活动、基础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的综合产物?

“濒死体验”里的情节或者设定(哪个词都行,看你喜好),与体验者所处的社会有关。比如,美国基督徒会见到天使站在“白光隧道”中迎接他,印度教徒见到的则是死神的使者。牛津大学学者格里高利·舒珊记录过许多“濒死体验”,每个“濒死体验”的情节和人物都来自体验者的文化背景—有人见过半人马模样的耶稣驾驶战车来迎接他;还有人说自己的心脏在体外跳动,上面长着主教帽子形状的毛发。

更让科学家犯难的是,人不一定非得濒临死亡才能拥有“濒死体验”。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半数以上有过“濒死体验”的患者都不是在病危时经历了此事。这样看来,死亡离他们还有点儿距离,算不上“濒死”。

现在我们看看“濒死体验”有哪些可能的科学解释。如果你是脑科医生,那你很可能会用一些高大上的复杂词汇来解释这个现象,比如“身体多感官整合性障碍”,还有“内啡肽分泌过多”“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超标”“颞叶活动增加”等。

那么,有没有简单点儿的解释呢?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有过“濒死体验”的另一组人群:战斗机飞行员。高速飞行会导致一种叫作“低血压性晕厥”的症状,通常发生在大脑缺乏足够血液和氧气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症状时,飞行员的视线范围就会改变,通常从边缘处开始变窄,产生眼前仿佛有一道明亮隧道似的视觉效果。听起来耳熟吗?

科学家认为看到“白光隧道”的原因是视网膜缺血,也就是眼球血液不足。眼部血液越少,视力就越弱。人在极端恐惧时也会发生视网膜缺血,而“恐惧”与“缺氧”正是垂死之人的状态。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濒临死亡”中的白光现象能说得通了?

如果你有宗教信仰,你会认为白光是神(们)创造出来的神迹。但是,科学家(包括有信仰的科学家)相信大脑本身也会制造出这种魔幻场景,相信人的临终所见是由生物学原理决定的。虽然我不怎么信教,但我百分之百愿意在死掉时让半人马模样的耶稣驾着战车来接我!

我能用人类遗骨做首饰吗?

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火化基本等于殡葬师把一大罐灰色的粉状物交给死者家属。这些骨灰—专业叫法是“遗灰”—要么待在壁橱的角落里(很遗憾,这种事比你想的要多),要么在撒入海里时被风吹回到你的脸上(《谋杀绿脚趾》里就是这么演的)。这些粉末是你的爸爸,但到底是爸爸的哪一部分呢?告诉你们吧,骨灰是被碾碎的骨头。

既然你已经读到了这里,差不多应该猜到了。不过,你不知道的是,火化炉不会直接“吐出”一袋白糖似的骨灰。由于火焰温度极高,人体所有柔软、肉质的有机部分都会燃烧完,变成烟雾从烟囱飘走,宛如一个在烟囱里逆行的圣诞老人,最后只剩下一些无机骨头,火化工会掏出来给你。这些都是大块骨头,比如股骨、头骨、肋骨。

处理遗灰一般有两种方式,具体取决于你所在的国家。一种是什么都不做,直接把遗骨放进大号骨灰瓮交给家属。日本的“捡骨”是我最喜欢的殡葬仪式之一,当地人用这种方式仔细处理火化遗骨。

日本的火化率位居世界第一。火化结束后,死者家属拿到冷却后的遗骨,用长长的筷子把遗骨从灰烬中夹起放入骨灰瓮。最先夹起的是足骨,然后一点点往上,最后才是头骨;不然的话,死者就头朝下了。

如果是特别大块的骨头,比如大腿骨,就需要两个人一起用筷子夹起来。家属有时会用筷子把骨头夹给彼此—你用筷子夹,我用筷子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用筷子传递东西才不会被视为不礼貌。如果你在公共场合这么做,比如在餐厅里用筷子传猪排,就等于是把殡葬仪式带到了餐桌上,你就等着社会性死亡吧。

与优雅的“捡骨”仪式相比,第二种方式可就有些暴力了。西方国家普遍用一种叫作“骨灰研磨机”的机器把遗骨磨碎。这是一个内部装有尖锐刀片的金属罐,启动后刀片高速旋转,然后你就得到了一堆粉末状骨灰。

如果你所在的国家要求把遗骨磨碎,你能请求殡仪馆不这么做吗?美国殡葬法规定火葬场必须把遗骨磨碎至“不可辨别”的程度,好像特别害怕别人能看出来这是祖父的股骨似的。但我知道一些火葬场基于宗教和文化的原因,直接把整块遗骨交给了死者家属。你可以跟殡仪馆打听一下,反正多问无妨。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你问题的关键:首饰。你是为了纪念父亲才把他的遗骨做成首饰的(而不是用来进行以复仇为目的的黑魔法),对吧?那么问题来了:真要以父亲火化后的遗骨作为原材料,就必须把骨头碾碎。

磷酸钙和胶原蛋白结合在一起形成骨骼,质地非常坚固,而且能够成功应用在珠宝首饰上的骨头(比如有些人喜欢佩戴动物骨骼胸针)都是经过自然分解、阳光照射、皮蠹科甲虫清理过后的白骨,并不是火化后的产物。

经历过火化炉1700华氏度高温“炙烤”的骨头非常脆弱,因为这么高的温度会导致内部组织和尺寸较小的骨骼完全分解,还会破坏较大骨骼的强度和完整性。火化后残留的遗骨高度脱水,体积变小,内外部都存在永久性损伤。火化炉温度越高(尸体块头越大,温度越高),对骨骼的伤害就越大。

火化后的遗骨布满裂纹,扭曲变形,还特别易碎。有时火化工用手就能捏碎,就像把饼干捏成渣儿似的。虽然骨头的基本形状还在,但表皮和边缘很容易开裂、剥落。你没法用这种状态的骨头做成项链,因为一穿起来就散架。

如果你非要用家人的遗骨做成首饰不可,我建议你使用骨灰。现在市面上有上千种骨灰首饰可选,比如许愿瓶、玻璃坠,找一个可靠的厂家把骨灰送过去,短短几周内你就能拿到骨灰制成的项链坠、戒指等各式各样的饰品。只要你敢想,他们就能做。

抱歉,你想直接用人骨做首饰的美梦破碎了,但你应该感到幸运,因为你不住在德国!我的朋友诺拉·孟金也是一个殡葬师,她告诉我有户人家曾找她帮忙。这家人的父亲在德国度假时不幸离世,取回骨灰的过程非常艰辛,大多时间都得靠谷歌翻译沟通(德语的“骨灰盒”和“投票箱”拼写几乎一样),这是因为德国的法律对于谁有资格和谁没有资格处理骨灰有严格的规定。简言之,只有殡葬师有这个资格。

德国法律不仅不允许这家人把父亲的尸体带回家,还规定只能由殡葬师把骨灰放入骨灰盒并带到墓地埋葬。是的,法律要求所有骨灰必须埋入土里。你要是在德国,别说用祖母的股骨穿项链了,连用骨灰做首饰的机会都没有。

很明显,我亲爱的读者,你不是一个害怕死人遗骨的胆小鬼。如果死者遗骨真的对你意义重大,尽管去殡仪馆和火葬场咨询,不过别指望他们用尸体肋骨做出一个精美的发夹。

本文摘编自

《猫咪会吃掉我的眼珠子吗?》

作者:[美] 凯特琳·道蒂

译者:崔倩倩

出品方:磨铁·大鱼读品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3-3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